北京时间8月11日足球日报,中国足坛名宿古广明对于国足选帅,给出了自己的建议。他的建议一经媒体曝光,立即引发了中国球迷的广泛热议。很多中国球迷都非常支持古广明的建议,认为非常专业,一席话为国足解决了大问题。

那么。古广明的建议是什么呢?很简单,那就是,用回中国教练,请外籍技术总监或顾问来辅佐。这无疑为现阶段的国足选帅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
从国足过往的外教执教历史来看,古广明的建议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。我们知道,自2002年米卢带领国足闯入世界杯后,20多年来,国足先后聘请过阿里汉、卡马乔、佩兰、里皮、扬科维奇、伊万等多位外教,除了里皮执教期间曾给国足带来过一点希望之外,其余外教的战绩都非常平庸,每每在关键的国际赛事中就会掉链子。这些外教中还不乏世界名帅,但他们的战术体系往往难以适应中国球员的技术特点和联赛节奏。比如卡马乔时期,他强硬的欧式打法与国足球员的技术风格脱节,最终导致成绩惨淡;扬科维奇强调的体能与对抗,也未能弥补球队在技战术细节和关键球处理上的短板。

相比之下,本土教练更了解中国足球的生态。他们熟悉中超联赛的节奏、球员的技术特点乃至更衣室文化,能够更快地制定符合国足的务实战术。以李铁执教初期为例,他凭借对球员的了解,在40强赛中打出了简洁高效的反击战术,一度让国足看到晋级希望。当然,本土教练在国际视野和战术创新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,但古广明提出的 “请外籍技术总监或顾问” 的模式,恰好能弥补这一短板。这种 “本土主帅负责执行 + 外籍专家提供战略支持” 的组合,既能保证球队的稳定性,又能引入先进的足球理念。非常值得借鉴。例如,日本国家队长期采用本土教练主导、外籍顾问辅助的模式,既保留了球队的技术风格,又吸收了欧洲足球的高强度对抗理念,最终实现了竞技水平的稳步提升。

古广明强调 “外国教练不了解国内球员”,其实一句话点出了国足选帅的核心问题点:足球理念的落地需要与本土实际相结合。外教的先进战术如果不能被球员理解和执行,反而会造成球队的混乱。而本土教练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,他们能将复杂的战术简化为球员易懂的指令,同时根据球员的状态及时调整策略。外籍技术总监则可以在青训体系建设、战术框架设计等宏观层面提供指导,避免本土教练陷入 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 的短视误区。这种分工明确的合作模式,既能发挥双方的优势,又能避免 “外教水土不服”“本土教练视野狭窄” 等问题。
当然,古广明提出的这个模式要想成功实施,需要中国足球配套机制的支持。首先,要明确本土主帅与外籍顾问的权责划分,避免出现指挥权冲突;其次,外籍顾问的选择应注重其对亚洲足球的了解,而非单纯追求 “大牌”;最后,要给予这套组合足够的耐心,避免因短期成绩波动而随意调整。总之,中国足球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,选帅模式的探索同样需要从长计议。
总之,古广明的这条建议为国足选帅提供了一个相对务实的思路。它既尊重了中国足球的现状,又借鉴了国际足坛的成功经验,值得中国足协好好考虑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