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前曼联球员、荷兰边锋钟塔西,宣布代表库拉索国家队参加世预赛,在中国足坛引发热议。据传钟塔西曾经向中国男足示好,希望代表国足出场,但无果而终。钟塔西的归化失败,折射出目前中国足球在这一领域的困境,尽管归化球员对于国足来说无疑是提升实力的捷径,但这条路注定难以持续走下去。

25岁的钟塔西是荷兰人,拥有华裔血统,但如果追溯起来,他已经是第四代华裔,无法直接改国籍,因此需要在中国足协注册满五年之后,才有可能被归化。这就意味着,必须要有中超球队引进钟塔西、让他在中国赛场效力,并且要满五年之后,他才能为国足服役。
然而,钟塔西身价高达500万欧元,上赛季作为卢顿主力征战英冠,直接转会的话,按照行情其转会费至少800万欧元左右,这对任何中超俱乐部来说都无力承受——这还不算要给钟塔西的改籍费和高额薪水。

事实上,就算是三代内血缘归化,对中国男足来说都很难成功。以今年初非常热门的归化球员伍小海为例,他是三代内华裔,可以直接代表国足登场。然而在转会中超失败后,伍小海的归化也没了下文。这是因为即使是血缘归化,如果不能给这些球员提供实实在在的高薪、让他们在中国赚大钱,他们也是不会考虑被归化的。毕竟,归化就相当于让这些球员放弃原本的国籍,如何说服他们放弃?除了“钞能力”之外,别无他法。
退一步来说,即使满足了所有归化条件,并且球员本人也愿意入籍,但如何通过审批,也是一个大问题。像是云南玉昆的奥斯卡,就是因为审批不过关,最终归化失败。须知,体育界的归化是最依赖“特事特办”和“开绿灯”的,而以现在中国足球的这几分薄面,显然难以与当年的归化热潮时相提并论。

由此可见,要想顺利归化一名球员,钱和权,这两样东西缺一不可。而中国足球,现在恰恰两样都缺。
因此,当中国球迷看着印尼等队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归化球员眼馋时,也必须要承认一个客观现实:那就是以我们的国情,是注定很难走大面积归化球员这条路的。除非,现行的法规在某一天忽然改变——这当然是更不切实际的幻想……